智能制造网手机版

手机访问更快捷

智能制造网APP

安卓版

智能制造网小程序

营销推广更便捷

您现在的位置:智能制造网>电气设备>资讯列表>力神电池推出160Wh/kg圆柱钠离子电池,钠电阵营继续壮大

力神电池推出160Wh/kg圆柱钠离子电池,钠电阵营继续壮大

2024年02月22日 11:52:39 人气: 25344 来源: 盖世汽车
  据力神电池官微消息,日前,力神电池推出160Wh/kg圆柱钠离子电池。
 
  据企业官方资料,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包括:一、高比能,能量密度160Wh/ kg ,比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提升10%;二、耐低温,可实现﹣40℃放电容量保持率大于80%;三、超快充,可实现5C快充,充电12分钟达到80%电量;四、高安全,通过GB38031-2020安全性能测试。
 
  作为力神电池第二代钠离子电池,其应用领域包括电动自行车、A00电动汽车以及大规模储能。
 
  力神还表示,预期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70-180Wh/kg,快速推动高比能、低成本和高安全钠离子电池产品研发,极大缓解目前锂离子电池普遍存在的原料短缺和快速补能焦虑。
 
  2021年7月底,宁德时代向业界展示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在材料体系、电池性能以及结构设计上的多项技术创新,叩响了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扳机。
 
  尽管去年以来碳酸锂价格的回落,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。但无论从资本市场,还是从具体企业的布局上看,其发展前景仍然备受看好。
 
  东证期货有色首席分析师曹洋此前表示,当前电池化学体系过度单一,发展钠离子电池既符合资源安全的战略需求,又对新能源电池体系降本起到重要作用,因此即使短期不承受原料成本高企的压力,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依旧富有意义。
 
  另外,发展钠离子电池可以保障我国供应链安全。要知道,全球镍钴锂资源储量较小且分布不均匀,我国镍钴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,中短期内供不应求。
 
  而我国钠资源储量丰富,且极易获取,因而发展钠离子电池可以有效保障我国供应链安全的战略意义。也正因如此,目前国家层面也在支持加快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推进速度。
 
  此外从成本方面来看,尽管钠离子电池现阶段相对于锂电池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,但钠电池的理论成本仍较锂电池低。
 
 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就曾表示,钠离子电池随着规模化量产降本空间进一步扩大,相较于当前碳酸锂价格下的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。
 
  据中科海钠测算,当超过100GWh的大规模生产实现后,每生产1GWh钠离子电池的直接材料成本比磷酸铁锂电池低30%~40%。
 
  申万宏源此前也在预测中称,在钠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及供应链成熟后,钠离子电池成本有望降低至0.3-0.4元/Wh。
 
  可以看到的是,2023年,纳离子电池在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中消息不断。
 
  整车厂方面,比亚迪、江淮、江铃、奇瑞等国内车企,以及多家海外车企均表示将在乘用车市场导入钠离子电池。
 
  电池厂商方面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亿纬锂能、鹏辉能源、华洋股份、容百科技等电池厂商相继推公布钠离子电池以及电极材料规划,并积极推动产业化。
 
  值得注意的是,力神电池此次推出的是圆柱钠离子电池。事实上,自2020年特斯拉发布4680大圆柱电池,圆柱电池阵营不断壮大。
 
  中比新能源总工程师田秀君此前曾表示,目前电池的各种形态中,方壳钠电池会存在内部受力不均、电流密度分布不均,产气严重,循环不佳等问题;软包钠电池会存在产气严重,电池鼓胀等问题;圆柱产品18650、21700等型号容量小,无法解决钠电能量密度低的痛点,因此,大圆柱电池是钠电最佳落地形态。
 
  去年7月,中比新能源正式发布首款“臻钠E1”车规级大圆柱钠离子电池32140NS,并宣布实现量产下线。
 
  此前中科海钠、亿纬锂能、多氟多、猛狮科技、天能股份、立方新能源等众多企业也推出了圆柱形钠离子电池产品。
 
  如今,随着力神160Wh/kg圆柱钠离子电池的推出,圆柱形钠离子电池产品阵营再增一员,而伴随诸多企业布局的落地,相关产业化进展也有望加速。
关键词: 圆柱钠离子电池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1271141964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智能制造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智能制造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智能制造网,https://www.gkzhan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企业推荐

更多